新闻中心
News
近期科技突破及政策更新(十九)
发布日期:2021-04-02

【科技突破】


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的全氮化物超导量子比特


超导量子比特通常采用Al/AlOx/Al约瑟夫森结构成,用氮化物做约瑟夫森结可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采用外延生长的氮化物作为隧道层时,可以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更大的超导能隙,因此两能级系统和准粒子等损耗更小。然而采用AlN做隧道层时,其压电效应会引起声子损耗,为了晶格匹配要用MgO衬底,则又造成衬底损耗很大。

近日,日本国立情报通信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用硅衬底,先生长一层TiN做缓冲层,用三层膜工艺实现了高质量的NbN/AlN/NbN结,并制备了C-shunt磁通量子比特。该比特在6.61GHz的sweet spot上,平均弛豫时间T1有16.3微秒,自旋回波相干时间T2有21.5微秒,比之前MgO衬底上的量子比特相干时间高一个数量级,能够和AlOx约瑟夫森结量子比特相干特性可比,而且T1随时间推移更稳定,说明准粒子的影响较小。



这种长相干时间的全氮化物隧道结量子比特,将有望用于实现大规模超导量子电路,虽然与当前高性能的AlOx结型量子比特还有些许差距,但其性能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论文信息:https://arxiv.org/abs/2103.07711

新成果,RSA-2048告急,耗时177天用13436个量子比特可解

今日,研究者在arxiv上发布预印本,称用13436个量子比特和一个多模内存,可在177天内对2048-RSA整数进行分解。超导量子比特是实现量子计算机的最先进技术路线,标准的架构是在二维网格中铺设超导量子比特,只用相邻相互作用来进行计算。然而,最新表明,采用这种架构的各种量子算法的容错实现将需要数百万个物理量子比特[1]。这些性能分析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更好地利用超导量子比特潜力的架构问题。研究者意识到,关键量子算法大多是顺序的,这意味着在这种架构中,人们可能只需要一个小的计算块来存储单元中的所有量子比特。正在进行的实验工作旨在利用这一思想,通过增加一个用自旋或原子实现的量子存储器来减少量子计算标准方法中的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然而,目前还缺少对这种混合架构性能的详细分析。该研究分析了一种结合小型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的量子计算机架构的性能。 通过专注整数因子化,使用最近邻连接的平面网格的标准架构相比,处理量子比特的数量减少了几个数量级。这是通过利用时空复用存储器来存储处理步骤之间的量子比特状态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特征的物理门错误率为10^-3,处理器周期时间为1微秒的情况下,用13436个物理量子比特和一个存储时间为2小时的多模存储器制成的处理器,在177天内对一个2048位RSA整数进行分解成为可能。

论文:[1]https://arxiv.org/pdf/2103.06159.pdf


首个超越经典算法的寻找MIS近似解的量子算法


美国石溪大学的余泓烨,麻省理工的教授和李政道研究所的所长维尔切克,与北京大学吴飙教授合作,提出了一个寻找MIS近似解的量子算法,这是首个提出超越经典算法的寻找最大独立集近似解的量子算法。


分子量子比特的自旋相干时间突破到毫秒量级


中科大研究团队首次将分子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延长到1毫秒,向分子量子比特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前进,且还可应用于磁性生物医学成像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可扩展量子计算的里程碑,量子点成为量子计算“拉锯战”中新的佼佼者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通过使用半导体技术构建,这种技术允许在一个芯片上放置数十亿个晶体管。现在,QuTech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半导体技术可以用来构建一个二维量子比特阵列,作为量子处理器。

这项工作是可扩展量子技术的重要里程碑,研究成果以“A four-qubit germanium quantumprocessor”(4量子比特的锗量子处理器)为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2]。量子点量子比特有望成为一种可扩展的途径,因为它们可以使用标准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来定义。领导QuTech此次工作的Menno Veldhorst表示,把4个这样的量子比特放入一个2x2的网格中,并对所有量子比特进行控制,然后通过量子线路纠缠所有的量子比特,完成所有的操作后,我们就向可扩展量子计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重大发现!光纤可用于超导量子比特通信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制造具有巨大处理能力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秘密可能是一种普通的电信技术——光纤。NIST的物理学家使用光纤代替金属电线来测量和控制了超导量子比特,为实现一百万量子比特铺平了道路。论文发表于3月24日的Nature。超导电路是制造量子计算机的领先技术,因为它们可靠且易于大规模生产。但这些电路必须在低温下工作,并且将它们连接到室温电子设备的方案很复杂,容易使量子比特过热。一台能够解决任何类型问题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预计需要大约100万个量子比特,传统的超低温稀释制冷机使用金属布线最多只能支持数千个量子比特。 光纤是电信网络的主干,它有一个玻璃或塑料芯,可以在不导热的情况下传输大量光信号。但是超导量子计算机使用微波脉冲来存储和处理信息。因此光需要精确地转换成微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IST的研究人员将这种光纤与其他一些标准组件结合起来,这些组件可以在单个粒子或光子的水平上转换、传输和测量光,然后光子就可以很容易地转换成微波。这个系统和金属布线一样工作,并保持了量子比特脆弱的量子态。NIST物理学家John Teufel说:“我认为这一进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它结合了光子和超导量子比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来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光纤也能以比传统电缆小得多的体积传输更多的数据。”


 

NIST物理学家使用光纤(用白色箭头表示)来测量和控制超导量子比特,而不是低温恒温器内所示的14根金属电缆。通过使用光纤,研究人员可以将100万个量子比特装入量子计算机,而不仅仅是几千个。研究人员设想了一种量子处理器,其中光纤中的光在量子比特之间传输信号,每根光纤都有能力在量子比特之间传输数千个信号。
 文章链接:https://www.nist.gov/news-events/news/2021/03/optical-fiber-could-boost-power-superconducting-quantum-computers


量子计算机将终结经典计算机的量子模拟?霍尼韦尔:最快18个月


霍尼韦尔预计,随着量子计算在未来18到24个月内的不断进步,使用传统计算平台来模拟量子计算应用将会终结。根据德勤(Deloitte)发布的《量子技术与国家安全指南》将量子计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模拟量子计算机、含噪中型量子(NISQ)计算机、完全纠错的量子计算机。使用经典计算机进行量子模拟属于第一阶段,霍尼韦尔认为,最快18个月后,第一阶段将成为历史。


 

霍尼韦尔的SystemModel H1现在已经将其性能能力提高了四倍,成为第一台达到512量子体积的商用量子计算机。确定量子体积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统计测试,这些测试受到量子比特数量、错误率、量子比特连接性和量子比特之间串扰的影响。这种方法对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供了更准确的评估,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计算可以使用的量子比特数量。
Uttley说:“量子计算实现其全部承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尽管量子系统的工作方式可能还没有被广泛理解,但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文章链接:

https://venturebeat.com/2021/03/29/honeywell-says-quantum-computers-will-outpace-standard-verification-in-18-to-24-months/


首次在私营部门安装量子计算机!IBM与百年医学中心达成10年合作


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Clinic)是全美第二的医学中心,已有百年历史。当地时间3月30日,克利夫兰诊所和IBM宣布了一项为期10年的合作计划,以建立一个Discovery Accelerator,这是克利夫兰诊所和IBM的联合中心,目标是使用混合高性能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技术,从根本上加快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发现速度。


  预计此次合作将建立一个强大的研究和临床基础架构,以道德和隐私保护的方式增强大数据医学研究能力,为患者护理提供新的发现,并以新的方式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如COVID-19大流行。 研究人员计划通过Discovery Accelerator使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来生成和分析数据,帮助加强克利夫兰诊所新成立的全球病原体研究与人类健康中心的研究,这些领域包括: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人群健康、临床应用以及化学和药物发现。IBM计划在2023年推出其首个下一代1000+量子比特量子系统,届时,克利夫兰诊所也将成为首个部署该系统的私营部门原文链接:https://newsroom.clevelandclinic.org/2021/03/30/cleveland-clinic-and-ibm-unveil-landmark-10-year-partnership-to-accelerate-discovery-in-healthcare-and-life-sciences/

【国际动态】


三月以来,量子投资加速,各国政府布局总览


以色列

3月3日,以色列开启了其12.5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24亿)国家量子计划的新项目,该项目旨在建造一台30-4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加入量子计算的全球竞赛。以色列国防部和创新局,正在接收来自跨国公司、以色列本土企业和学术机构,对该6000万美元项目的投标,预计中标者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展工作。(参阅:24亿量子计划新布局,科技强国有望年底开造量子计算机

美国

3月9日,美国能源部(DOE)计划为新的量子研究计划增加3000万美元预算,特供五个纳米科学研究中心(NSRC),用于开发合成、构建和理解量子结构及现象的能力,并最终为科学家赋能。3000万美元包括在三年内为每个项目提供100万至300万美元的资助,五个纳米科学研究中心每个最多可提交三个提案[1]。3月11日,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拨款750万美元用于研究基于石墨烯纳米带的拓扑自旋量子比特,研究项目为期五年,由匹兹堡大学Jeremy Levy教授领导[2]。3月15日,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部署的新开放存取量子计算机现已投入使用,研究人员目前能够通过量子科学计算开放用户试验台(QSCOUT),体验其新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合格的研究人员可以免费使用其新系统,目前该系统包含3个量子比特,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其扩展至32个量子比特[3]。

欧盟

3月9日,世界上最大的跨国研究和创新项目“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的工作计划草案显示,欧盟委员会正企图阻止除了欧盟以外的国家,参与“地平线欧洲”下的量子计算和太空项目。草案中表示,欧盟企图阻止瑞士、英国和以色列参与“地平线欧洲”下的量子计算和太空研究项目,阻止欧洲经济区(EEA)的国家包括挪威、列支敦士登和冰岛,参与太空研究项目。(参阅:欧盟剔除英国、瑞士和以色列开展量子计算遭声讨,科学无国界成伪命题

加拿大

3月11日,加拿大创新、科学及工业部长商鹏飞宣布向加拿大D-Wave公司捐款4000万美元,作为对一个价值1.2亿美元项目的支持,用于开发量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确保加拿大在量子科技发展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该项目,D-Wave可以将其下一代量子系统推向市场,从而提高整个加拿大经济的生产力、创新和分析能力,一并加强加拿大的创新生态系统,加速量子计算服务的商业化。(参阅:加拿大政府亲投,量子退火欲掀起加拿大量子计算的“垄断”之风

英国

3月12日,英国研究与创新产业战略挑战基金正在举办一场竞赛,以4680万英镑的捐款资助用于量子领域的合作研发或技术项目,促进英国量子技术商业化,并增加私营部门的投资。参赛项目须与量子通信、量子传感或量子计算相关。选定项目中必须包含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200-2000万英镑,且每个项目的最高资助金额为1000万英镑[4]。

瑞典

3月15日,位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瓦伦堡量子技术中心(WACQT)每年将获得来自克努特与艾利斯·瓦伦堡基金会8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119万元)的量子研究基金资助,从之前的4500万增加到8000万,近乎翻了一番。 目前,包括工业界和学术机构在内的资助总额,将在未来12年内达到13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0亿元)。WACQT将利用这笔资金增添40名研究人员,并最终建立一台100量子比特高性能量子计算机[5]。总结 可以看出,国际间量子竞争加剧,前有各国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招揽人才,后有欧盟剔除个别国家开展量子技术的研发,局势对比让人唏嘘。 但它们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就是没人愿意在这场量子竞赛中迟到或是落后,越来越紧张的发展局面更是对这个道理的印证。

封面:Barclays

引用:[1]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doe-announces-30-million-quantum-information-science-tackle-emerging-21st-century[2]https://www.pittwire.pitt.edu/accolades/jeremy-levy-awarded-grant-develop-new-type-quantum-computer[3]https://share-ng.sandia.gov/news/resources/news_releases/quantum_testbed/[4]https://www.ukri.org/news/significant-investment-to-commercialise-quantum-technologies/[5]https://www.chalmers.se/en/departments/mc2/news/Pages/Swedens-quantum-computer-project-shifts-up-a-gear.aspx


国际电联组织召开量子技术标准联合研讨会 

2021年3月23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英国和爱尔兰光子学分会共同组织召开了一次量子技术标准在线联合研讨会,邀请了量子信息技术和标准化领域的专家,讨论能够确保统一标准制定的合作模式。 研讨会旨在确定最需要制定标准的领域,并讨论标准制定的适当时间表。此外,还探讨了从光学和光子学等领域的标准制定中吸取的经验教训,以期使成功的协调方法适应量子标准化。 此次量子标准化专题讨论会是为了支持国际电联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网络量子信息技术”重点小组,该小组致力于研究量子信息技术在ICT网络中的预期应用的演变。 
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LN5ibNd5IulO_OiXBLNZ6g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推出业界首个量子密码通信系统

韩国综合型重工业公司现代重工集团(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表示,该公司在其全球造船事业部中首次引入量子密码通信技术,旨在确保其国防技术的更高安全性。 在建立量子密码通信基础设施的倡议下,该公司成功建立了连接专用船舶事业部、管理总部和海上工厂的量子密码通信试验网。
 
现代重工的工作人员表示,量子密码通信系统的引入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安全系统,以保护国防和工业技术。同时使其该公司创建基于5G的智能船厂奠定基础。

详情:http://koreabizwire.com/hyundai-heavy-introduces-industrys-first-quantum-cryptography-communication-system/185086

【国内动态】


【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这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地将量子信息纳入考量。而教育部于3月1日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正式纳入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参阅:国务院领衔,从科技部到教育部,量子信息科学成为重中之重)科技部:加快量子信息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2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面向“十四五”,我国将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

详情:https://finance.ifeng.com/c/84B6Cq1qo9Q


中国科大实现首次200公里单光子三维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徐飞虎等实现超过200公里的远距离单光子三维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级,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对地观测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该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Optica》上[Optica 8,344-349, 2021]。 如何“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是人类对视觉感知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发展的激光雷达成像技术能够对目标场景进行高精度三维成像。 潘建伟、徐飞虎研究组经过长期的成像算法和光学技术攻关,发展了单像素单光子成像算法、近红外波段高效率单光子收集和探测、近衍射极限收发一体光学控制等核心技术。研究团队通过技术突破,将成像距离拓展到201.5公里,成像灵敏度达到平均每个像素0.4个信号光子[Optica 8,344, 2021]。
为了实现百公里单光子成像,研究团队搭建了全新的单光子雷达系统,并发展了针对远距离成像的多项新技术,包括原创的时间滤波抑制噪声技术(提高信噪比达50倍),自主研制的小型化高效率、低噪声铟镓砷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探测效率19.3%, 暗计数0.1kHz),对整套光学系统进行光学镀膜(系统透过率提高2倍)等。 基于此单光子雷达系统,研究人员于2020年1月在新疆的高山上对百公里外的多个目标进行三维成像,并测试了单光子计算成像算法;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在200公里范围内进行精确的三维成像,成像灵敏度达到单像素单光子。
详情:http://news.ustc.edu.cn/info/1056/74537.htm

研究人员用马约拉纳费米子实现量子隐形传态

上海纽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共同发现了隐形传输由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s)构成的量子态的新方法,这一发现可以带来大型稳定量子计算和量子存储设备的发展。其成果于3月3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题为Emulating 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a Majorana Zero Mode Qubit。 在此次研究中,上海纽约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Tim Byrnes教授和其博士生Marek Narożniak用马约拉纳费米子构造了拓扑量子态。 为实现隐形传态,研究团队将这些态编织成不同的量子态。“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编辫子,不同的‘辫子’就是你对量子态实施的不同操作。量子态包含的信息取决于当下‘辫子’是如何编的,”Narożniak解释道,“我们编的‘辫子’能够满足隐形传态的条件,所以我们基于此开发了一个隐形传态的算法。” 由于仅凭现有技术难以搭建为实现隐形传态研究的拓扑系统,Byrnes教授与Narożniak决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黄合良合作,使用中科大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Superconducting Qubit Quantum Processor),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模拟。 结果表明,拓扑隐形传态模式如预期运行成功。这个实验也为未来研究者使用超导量子比特处理器进行拓扑系统模拟提供了借鉴。研究团队同时也发现了一种在模拟实验中探测量子错误的新方法。得益于这种方法,他们能够排除出现错误的量子,将量子模拟的保真度提高近15%。 

 详情:https://shanghai.nyu.edu/cn/news/nyu-shanghai-scientists-develop-method-teleporting-quantum-states-using-majorana-fermions


中国科大研发新型量子比特读出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该研究成果以"High-fidelity single-shot readout of single electron spin in diamond with spin-to-charge conversion"为题,发表在近期的《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1529 (2021)]。 研究人员首先比较了在光读出下电荷态和自旋态的寿命,发现电荷态稳定性比自旋态高5个数量级,在实验中实现了保真度高达99.96%的电荷态非破坏测量。接着,通过引入红外光(1064 nm)诱导的激发态电离通道,将自旋的0和1分别对应地转化成电荷的“电中性”和“带负电”两种状态,进而通过读出电荷态实现对自旋态的读出。实验结果显示,在自旋翻转过程严重的NV色心上,传统共振荧光方法误差为20.1%,而新方法将误差压制到了4.6%。 另外,该工作确定性地证明了红外光通过单光子过程电离NV-激发态。2013年以来,关于1064nm波长的红外光抑制NV色心荧光的物理机制存在争议,光热、受激辐射、暗能带、光电离等多种模型被提出。本工作提供了支持光电离模型的关键实验证据,并且与目前部分第一性原理模型预测截然不同,可以为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修正参考。   

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cufdZ5U8MaK9jhODxE2Kxg


 中国科大联合清华大学实现“完美编码” 


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陈宇翱团队,清华大学马雄峰团队,以及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用超导量子比特,对五量子比特纠错码进行了实验探索。作者们在超导量子系统上实现了[[5,1,3]]码,验证了用超导量子比特实现量子纠错码的可行性。 文章作者重点展示了纠正单个通用量子比特错误的五量子比特纠错码,即所谓的“完美编码”。通过在理论上编译和优化了编码过程,最邻近受控相位门的数量被减小到八个。这些实验和理论上的进步最终实现了功能齐全的五比特纠错码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将通用逻辑量子比特编码为纠错码。随后,作者对纠错码的关键特征进行了验证,包括识别任意单比特错误,逻辑态的逻辑门操作,和态解码的能力。 
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NzDW3gZvUCK-ZeWMPhloLw

 南科大量子研究院首次准确证明多体临界相的存在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称“量子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玉成与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教授刘雄军合作,从理论上预言了具有扩展但不可热化特征的多体临界相的存在。该研究以“Many-body critical phase: extended and nonthermal”为题,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这项工作首次准确证明多体临界相的存在。该工作跳出从相变点附近去寻找多体临界相的框架,去研究非相互作用所存在的临界相在加上相互作用后的效果。通过有限尺寸标度分析发现,加上相互作用后,在热力学极限下得到三个基本量子相,即除了多体遍历相和多体局域相之外,还存在多体临界相。 
 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Nd91fGFVyur2oyui22aJIQ

中国科大首次将分子量子比特相干时间突破1毫秒

近日,国际学术媒体Physics World以“Molecular qubits stick around for longer”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分子量子比特研究方向上的最新科研成果。 研究团队发布重磅成果实现对磁性分子的调控和观测,将分子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提高至1.4毫秒,量子比特的品质因数比之前报告的数值提升了40倍。 
 
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NNVgi8DSc78alvrFU9zRfg

上一篇: 近期科技突破及政策更...                    
下一篇:IBM,量子计算赢得先...                    
微信公众平台
使用条款|网站地图京ICP备15040022号-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 北京中创为量子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